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习近平

惠风和畅,春满乾坤;景星庆云,节献新芳。为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阅读工作再上新台阶,正月初七,全旗“悦读悦享 浸润书香”家校智慧阅读项目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专题讲座开启,全旗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语文教师、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旗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电化教育研究室成员等上万人次参加学习。
1月28日第一场讲座由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南通市语言学会副会长、通州区领读者讲师团秘书长杨晓华主讲了《每一个孩子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专题。
首先,杨老师从“做教育,为什么要学一点《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给出的成长基本模型”两个方面,提纲挈领阐释了“每一个正常的人、普通的人,都要经历这四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质量决定了一个人整体成长的质量”的基本理念。
杨老师倡导大家要坚定地相信,你的孩子是具有巨大潜力的,是神一般的存在;要坚定地相信,孩子一生的使命是抵达属于他的认知能力、行动能力、解决各种复杂问题能力的高峰;要充分地保护孩子的这种神灵,不伤害它,让它主动地发挥应该有的作用。讲座全程围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四个方面展开,指导大家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内在的表达觉性的“时间表”;要认识到孩子每时每刻都在成长变化中;要保护孩子的精气神,养护好孩子内在的精气神。“儿童的精气神,是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最宝贵的未来财富。一个民族如果忽略了对儿童精气神的养护,这个民族将走向衰亡,一个家庭如果忽略了对孩子精气神的养护,这个家庭将走向衰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杨老师的讲座赋予了《黄帝内经》崭新的时代内涵,对广大家长、教师深刻理解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功能、思想精华,发挥其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2月3日,北京人大附中经开区学校副校长、全国语文特级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讲师贺国卿主讲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智慧》专题。贺校长的讲座充满了个性化的教育智慧,每一个问题结合时弊,每一个解答令人深思!
贺校长呼吁我们“改变,从学习开始”:世上只有一种投资只赚不赔,那就是学习。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的时候,你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能力还驾驭不了你的目标时,就应该沉下心来历练;从来没有人因为学习而倾家荡产,但一定有人因为不学习而一贫如洗;从来没有人因为学习而越学越贫穷,但一定有人因为学习而走向成功。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汲取其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生活哲理,把优秀文化与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孩子的生命力和精神世界,从而实现启智润心、铸魂育人,达到家校智慧阅读的根本目标和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