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疾病控制部门提供的最新情况,截至2008年5月19日24时,我区共报告手足口病612例,发病集中在0-15岁段,其中幼托儿童255例,学生83例,教师1例。
根据教育部《2007-2008学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三次预警通知》要求,5月16日,自治区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春夏季传染病和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提出了防控手足口病的具体要求和措施。全区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疫情,有效地控制了手足口病疫情的爆发流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牢固树立卫生安全防范意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手足口病防控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层层落实责任,同时积极联系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共同研究,周密部署,有效地遏制了疫情蔓延。
二、坚持“四早”原则,严格落实各项卫生制度。各地各校加强疫情监测,认真开展晨检制度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严把病从口入关,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迅速有效控制传播,防止爆发,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
三、开展专题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针对手足口病和春夏季常见传染病,组织学校开展专题健康教育活动,通过讲座、板报、广播等方式,宣传预防知识,做到了把宣传单贴到教室,把防治知识传递到家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了学生自我防病能力。部分幼儿园还组织全园的小朋友开展洗手、穿脱衣服等比赛活动,并加强对家长的告知培训活动,劝诫家长避免带幼儿到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活动。
四、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校对学生食堂、小卖部、饮用水等餐饮环节开展专项整治,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
五、加强督导检查,确保防病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各校防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导检查,教育厅也组织有关人员随机抽查了各地落实情况,确保了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