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发展需要的教育为目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大发展、大变化、大跨越的良好态势。
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教育补助大增长
全市进一步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小学生由每生每年300元调整为500元(其中蒙语授课学生1080元),初中生由每生每年450元调整为750元(其中蒙语授课学生1350元);2008年春季,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含免杂费)补助标准有所提高(农村牧区小学每生每年265元、初中每生每年395元,县镇小学每生每年280元、初中每生每年410元,特殊教育学校每生每年410元),实现生均公用经费的逐步增长;高中阶段免除学费的范围逐年扩大,2008年鄂托克旗免除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费;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设立了“宏志班”,免除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高中三年的学费,帮助他们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积极协调蒙泰、东联、巨力等企业设立了鄂尔多斯市人民教育基金会,已募集资金750万元,其中市财政拨付200万元,为教学科研、学生资助、教师奖励提供良好的经费补充。
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大改观
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20.8亿元,其中投向教育的建设资金4.5亿元,开工建设12所中小学、11所幼儿园,改扩建56所中小学、幼儿园;投入危房改造专项资金2500余万元,改造危房面积2.1万平方米,其中新建的中小学全部在旗府所在地和工业重镇,极大缓解了班容量过大和就学紧张的矛盾;全市苏木乡镇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园率达到旗区苏木乡镇总数的65%以上;投入1.8亿元新建塑胶跑道12块、新添教学仪器设备13.2万台(件),新增图书11万册,加快推进了教育设施的现代化。市、旗区教育行政部门累计向中央、自治区争取资金2.1亿元,进一步拓宽教育投资渠道。积极化解农村牧区义务教育债务,2008年以来全市化解债务6522.2万元,至此全部债务化解完毕。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在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标准建设鄂尔多斯职业教育园区,内蒙民幼师、市职技校、市卫校、市特校将整体迁入。园区的建设,在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市政府计划利用三至五年时间投资近1亿元,加大市农牧学校专业建设力度, 改善办学条件,逐步打造为全国一流的以培养农村牧区实用技术人才为主的现代化农牧学校。市政府在康巴什新区划拨土地310亩,高标准建设市蒙中、市蒙小新校址,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划拨土地430亩,高标准建设市一中新校址,总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通过土地置换方式在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标准建设市二中新校址,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这次市直学校的教育资源大整合、办学条件大改善,是市委、市政府2000年以来的又一次“大手笔”谋划,必将进一步优化市直学校教育结构,有力促进市直学校办学质量、效益的提高。
基础教育突飞猛进,教育质量大跨越
2008年,我市学前幼儿入园率达64%,比自治区平均水平高19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4.5%,居自治区前列。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了质量大跨越,全市普通高考本科上线近6000人,上线率(不含高职对口招生部分)44.2%,比去年提高7.6个百分点,比2001年提高27.4个百分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稳居自治区中游偏上位次,极大提高了鄂尔多斯教育的知名度。其中汉授本科上线4158人(不含艺术、体育、高职对口招生部分),比去年增加735人,上线率38.1%(实考10911人),比去年提高7.9个百分点;蒙授本科上线率44.98%(不含艺术、体育、高职对口招生部分),比去年提高2.54个百分点。市一中二本以上上线率(不含艺术、体育部分)位居自治区所有普通高中学校第八位,市蒙中本科上线率(不含艺术、体育部分)位居自治区所有蒙授普通高中学校第二位。2008年普通高考高分考生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市一中8名学生考入清华大学、1名学生考入北京大学,该校考生还囊括了自治区文理科英语单科最高分;市蒙中考生个人总分首次突破600分大关。
现代远程教育深入实施,教育信息化大发展
2008年,全市投入6922万元用于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成16个校园网,“班班通”学校增加5所、班级增加71个,中小学生机比达16.9∶1、师机比达2.8∶1。教育网络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市政府投入520万元,解决了旗府所在地和工业重镇以上学校4年的城域网线路建设及租赁费,使旗教育网络中心和各学校与市教育网络中心实现联网,建成覆盖全市的教育城域网,进一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目前,全市建成177个校园网、340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和市教育网络信息中心,建成自治区首个蒙文网站及教学资源库,全市公办学校全部实现“校校通”,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走在了自治区前列。加快民族教育信息化步伐,发行推广自治区首个蒙古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蒙古文课程资源》;为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的蒙古族学校免费安装嘎拉图蒙古文字体库,进一步加强了蒙古文教学资源的建设、管理、研究与应用工作。
教育体系逐步完善,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突破
近三年,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稳步上升,2008年招生总数6383人,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比例达3.7:6.3,2008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免费职业培训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各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农牧民转移培训,完成近2000人的培训任务。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工作稳步推进,2008年国家、自治区、市旗区财政共投入1336万元,资助学生18559人次。高等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内大鄂尔多斯学院2008年秋季实现招生,学院以普通本科学历教育为主,兼有研究生教育职能,首批招生508人,开设7个理工类普通本科专业。鄂尔多斯职业学院2007年秋季招生以来教育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并于2008年秋季,新校址迁入康巴什新区。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已开工建设。我市初步形成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结构趋于合理,与普通教育互补互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教师素质大提高
在2008年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中,全市新聘校园长38人,市直教育系统分流教职工282人,占市直教育系统教职工总数的14.1%。2008年全市录用本专科毕业生、硕士研究生909人,市直普通高中和准旗、伊旗、达旗普通高中主要录用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的优秀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全市完成远程教育非学历培训8100人次、班主任培训3000人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220人次,三项工作在自治区名列前茅。邀请20余名国内外知名教育专家来我市讲学,累计培训中小学教师7000人次、幼儿教师1700人次。中小学教师待遇明显提高,东胜区、准旗每年分别安排至少3000万元,专项用于提高教师待遇;全市民族中小学教师根据专业技术职务每人每月可获100元至250元的补贴。
教育教学管理实现新突破,管理水平大提升
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上,我市统筹强化了中小学、幼儿园的管理,全市涌现出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地区和先进学校。进一步完善了中小学电子化学籍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实时监控、动态管理。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2008年全国中学生物理、数学、生物等竞赛中,我市参赛选手取得6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获得高考加20分或保送资格。积极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我市取得自治区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总分第五名,在足球、排球、篮球、搏克、毽球、田径比赛中,61名运动员取得名次,获得高考加20分资格,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高度评价;伊旗高标准通过自治区政府教育督导团“33211”工程督导评估验收,至此全市8个旗区全部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