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煤土气”创造经济发展神话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近年来始终坚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并在全市范围内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让所有适龄孩子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生活。日前,记者采访了鄂尔多斯市教育局局长阿拉腾乌拉。
记者: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前,鄂尔多斯市教育投入的焦点和难点问题集中在哪些方面?
阿拉腾乌拉: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前,鄂尔多斯教育公用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师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2005年全市生均公用经费为108元,最低的鄂托克前旗生均零元。截至2005年年底,全市拖欠教师工资3100多万元。如今,全市生均公用经费达到372元,教师工资也能按时足额发放,以前拖欠的教师工资现在也都给予了补偿。
记者: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哪些举措保障教育经费投入?效果如何?
阿拉腾乌拉:随着全市经济的飞速发展,鄂尔多斯市坚持优先安排教育工作、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建立健全了教育工作领导责任制,有力促进了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目前,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生均公用经费均达到逐年增长。2005年在自治区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2006年起又率先实施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两项全市累计投入4.44亿元,其中市、旗(区)财政投入2.64亿元,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此外,还从2007年起全面实施了免费特殊教育。
在财政主渠道投入的同时,全市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鼓励社会投资、捐资教育。各旗区通过财政投入、企业资助、土地置换等形式大力改善办学条件,2008年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分别投入6亿元、1.9亿元用于新建、改扩建学校。2008年协调市内知名企业设立了鄂尔多斯市人民教育基金会,现已募集资金750万元,主要用于学生资助、教学科研和教师奖励,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记者:从鄂尔多斯市的经验出发,您认为妥善解决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向是什么?对《规划纲要》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阿拉腾乌拉:我认为妥善解决教育经费投入的方向是不断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教育投入体制。《规划纲要》中应明确:把教育摆在公共行政体制和公共财政体制的突出位置,不断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障教育公平,履行促进教育发展的职能;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的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的教育投资体制;强化政府行为,充分发挥财政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和“两个比例”;依法足额征收城镇教育费附加,保证足额用于教育;实施优惠政策,扩大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资金投入。
(见《中国教育报》2009年2月25日 记者 张晨 郝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