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7年8月15日,我们以鄂教关函〔2007〕5号文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关工信息》的意见”。其中提出“各旗区教育局关工委、市直学校关工委都应编发‘信息’、‘简报’或‘简讯’一类的材料,沟通信息传递渠道”。到现在为止,只有杭锦旗教育局关工委,伊金霍洛旗教育局关工委、鄂托克前旗教育局关工委办起了《关工(委)信息》。我们还提出“旗区教育局关工委、市直属学校关工委每月至少要向市教育局关工委传送信息一条,多者不限”,“各旗区教育局关工委、市直各学校关工委每年至少为我们编辑一份《关工信息》”。
现在,我们将鄂托克前旗教育局关工委编发的《关工委信息》第一期印发的《家教参考之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转发给你们,请你们能够和他们一样,为我们提供类似的信息、资料。
家教参考 之九
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鄂托克前旗教育局关工委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社会对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正如家教名言中所说:“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因此学校必须改变疏远于社会的封闭教育体系,拓宽思路,争取得到社会组织和学生家长的支持配合,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提高育人效果,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促进三结合教育的发展。
(一)家庭教育的现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然而,老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的一天。
通过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望子成龙”型。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具体表现在:
只重视分数。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的、最敏锐的话题。“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倘若孩子考了个好分数,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倘若孩子考差了,家长几天都没有笑容。
2、“顺其自然”型。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不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农活、忙工作、忙生意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奈放弃。具体表现为:
其一、“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事情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长辈们的心。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其二、“心有余而力不足”。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究其原因,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去评判自己孩子的成败,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顶嘴”、“自私”、“不招呼客人”、“不孝敬老人”等等行为,有的家长往往放松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养成了一些不良行为,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也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乖娃娃”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的异常现象。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情漠不关心;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对策之一: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于选择之中,几乎每天都有选择。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要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赏识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统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对策之二:重视家庭活动的开展。
生动、活泼活动的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教师完全可以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家庭活动。如春节期间开展“受欢迎的小客人,受称赞的小主人”实践活动:在妇女节、重阳节期间开展“我为妈妈洗洗脚”、“祝福老人”等的情感活动;在中秋节期间开展“我爱我家”的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家长以“情感”为桥梁,以“亲情”为纽带,适时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对策之三:重视和睦家庭的建立。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每一个生活细节,让孩子沐浴在和谐、文明、健康、宽松的家庭氛围中。培养孩子活泼、开朗、勇敢、进取的性格,培养孩子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孩子树立平等、宽容、创新、共生的现代意识,让孩子懂得:要想成才,先要成人。
对策之四:对不同性格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性格好坏,决定人的成败。良好性格是在后天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最初起作用的又是家长,家长的性格是孩子的榜样。家长应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性格,并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1、激动型。对于这类性格孩子的教育,要帮助他们找到发泄精力的适当途径,如讲故事,做游戏,进行文体、智力活动等,要求他们做好每一件事,以增强其耐心;不要轻易满足其不合理的要求,以抑制其任性;要注意消除其依赖性,不让其在家里形成特殊地位。
2、内向型。对于这类性格的孩子,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胆量,多表扬、多鼓励,以增强其信心,鼓励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使之有较多的交往,及时帮助解决心理障碍。
3、固执型。对于这种性格的孩子,不可采取命令式,最好的方法是建议和忠告方式,表明自己的意见,引导其逐步改变固执的心理状态,不仅要有耐心,还要特别注意方法。
家庭教育也是一门艺术。家庭教育成败优劣的关键不在于家庭的经济条件的好坏以及父母的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在于父母能否因材施教,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简 讯
▲山东省关工委在全省青少年中广泛开展了感恩教育中华诗文诵读、才艺培养“三项活动”。
▲鄂托克旗蒙古族实验小学关工委积极协助学校在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月月活动”系列教育:三月份进行学雷锋做好人做好事活动;四月份开展热爱劳动、勤劳俭朴、珍惜劳动成果活动;五月份开展学英雄陶冶情操、树立远大理想活动;六月份开展热爱社会主义和安全防范意识教育;七月份进行爱党教育;九月份进行尊敬师长、社会公德活动;十月份进行“祖国是母亲”、“祖国在我心中”教育;十一月份举行礼仪规范、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十二月份开展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勤学苦练、学科学用科学活动。
▲鄂托克旗中学关工委协助学校开展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活动”。
▲鄂托克旗棋盘井实验学校广泛开展了“学生行为与习惯的养成”主题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