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教育数字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当面对“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教育发展的必答题”时,康巴什区第一中学,拉开了依托鄂尔多斯市智慧校园建设项目、构建全场景智慧教育生态的序幕。
走进校园,传统教室已焕发新生:学生的智能笔尖划过特制纸张,笔迹实时在一体机上进行显现;教师端的大屏上,思维轨迹如星图般次第绽放,这些改变背后,是学校“三步走”战略的精准布局——硬件升级构建数字基座,制度创新激活教师动能,数据驱动重塑教育生态。

“技术必须扎根教育土壤才能开花结果。”这已然成为全校教师的共识。为让“纸笔互动”技术真正服务于教学,学校建立起“四维保障体系”。制度创新成为关键引擎:《蒲公英教师奖励方案》将技术应用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多位首批实践教师化身“数字先锋”,通过“沙龙、轮训、闪训”等方式培训与分享创新案例,实现高效普及,这些分享点燃了全员创新的热情。
课堂流程也在技术赋能下悄然重构。初二课堂上,教师通过实时答题数据动态调整教学节奏:针对个性化错误,教师端同步数据分析,针对数据,及时调整课堂内容与步骤。这种“数据导向教学”打破了传统课堂的线性结构,实现“教—学—评”的闭环联动。
教育的边界随之拓展。在一次图书馆课堂上,学生们在图书馆的任何一个角落,进行阅读,都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于本上,老师只需要在一体机,就可实现全员内容观看。随即在课堂上发起即时研讨。课堂的40分钟界限被打破,学习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
经过实践,数字化转型的成效逐渐显现。教学数据中心的大屏上跃动着令人振奋的数据,但比数据更动人的,是师生身上发生的真实改变。 课堂上,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每一个教师都能最大程度的“一对一点评”,每一次评价,都能精准而高效,每一次课堂的活跃,都伴随着思维的提升。
更深层的变革体现在教育治理中。学校数智中心汇聚课堂数据,绘制“学科知识掌握热力图”,为课程优化提供科学支撑;站在“全市智慧校园样板校”的新起点,康巴什一中的探索仍在深化。
“当技术有了教育的温度,就能让每个生命绽放独特光彩。”从一支智能笔的革新到整个教育生态的重构,康巴什区第一中学的实践印证:真正的教育创新,不在于技术有多前沿,而在于能否坚守育人初心。当纸笔间的沙沙声与数据流的潺潺声和谐共鸣,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是对教育本质的深情守望。这片承载希望的土地,正奔腾着智慧教育的新未来。
来源:鄂尔多斯市教育信息化微信公众号
编辑:张文
审核:李英
终审:高锦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