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信息技术、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

2006年11月05日 00:00 

 

处理好信息技术、教改思想(或新教育观)和专业教学经验之间的关系,应该视为当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

大家都知道,“教育技术是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其实,处理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在传统教育中属于专业教学经验的范畴,早已研究得很透彻了。因此,“教育技术”的这个内涵实际是指如何处理好上述三者的关系。

陈至立同志曾在中国教育报上谈及教育技术时,是从“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角度讨论的,因此只有从时代背景考虑,才能准确地将教育技术的内涵搞清楚。

目前所处的时代是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理应随之变化。因此从根本上讲,现在我们所说的教育改革,实质是对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传统教育进行变革,使之适应信息社会的需求。传统教育采用集体教学模式(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考核标准),形成规模教学,是为了适应工业社会大规模生产对人才的需求。进入信息社会以后,产品的价值不再简单地以原材料和劳动成本来衡量,高新技术和原创性成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地重要途径。从世界500强对员工能力的重视方面,(如策划能力、创意精神、沟通技能、面对压力的理性思考等,)可以看出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已非传统教育观所能解决。用新教育观重新审视过去的教育,不难发现集体教学模式难免会忽视学习者的个性、潜能和创造力。正是基于改革传统教育以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这一考虑,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中小学)一方面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教育理论,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实践,围绕新教育观形成了一些共识,如在师生关系中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重视过程和能力培养,以及在信息环境中探索各种教学活动的规律等等。因此,对教育技术内涵的准确表达应该是,“在信息环境中按照新教育观来研究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这样就把信息技术、教改思想和教学经验三者的位置摆正了。

下面就培训提两点建议:

第一,“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提法中,重点在如何“整合”上。因为信息社会涉及教育领域的是两个方面,即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改革。虽然信息技术有利于促使教学成为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改变依靠讲授和教材的密集型教学方法,但其本身并不能消除新、旧教育观的差别,在传统教学中仍然可以采用信息技术。因此在培训教育技术能力时,重点应放在运用新教育观指导教学活动上面。

第二,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能仅限于重视“能力”,而应强调“创新思维”的培养。一切创新起源于发散思维,而传统教育观是基于集中思维的,即强调对现存理论和经验技巧的理解和应用,这也是一种能力,但不是创新能力。因此建议在培养新教育观时应特别重视

上一条: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师大版教材国家级培训先行培训体验
下一条:信息化环境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重难点评析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