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市正围绕市委二届五次全委会确定的“走进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的奋斗目标,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掀起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新高潮。这是全市的工作大局,教育战线更是责无旁贷。鄂尔多斯经济要实现腾飞,教育事业必须优先发展。近几年来,随着鄂尔多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发展步入了最好最快的时期,这也是市委、市政府“坚持财富共创、成果共享、和谐共建,改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理念的生动体现。去年,市委、市政府又提出建设教育强市的战略目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建设教育强市是实现鄂尔多斯率先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基础。教师是建设教育强市的关键因素,没有一支综合素质优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教育强市建设无从谈起。所以,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一定要进一步确立不进则退、小进亦退的争先意识和赶超意识,为我市实现富民强市,走进全国前列、走向世界一流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撑。
以促进均衡为主线,进一步形成教育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在教育均衡发展上寻求新突破。目前,全市各类教育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都存在发展不均衡现象。我们一定要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实现地区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一是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以城乡薄弱学校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寄宿制学校建设、高中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建设及内部设施配置的标准化,不断扩展优质“硬件”资源,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
二是促进师资水平的均衡。通过示范性学校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支教,城镇学校优秀教师到农村牧区学校支教等举措,大力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不断扩大优质教师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上学难、择校风、大班额等突出问题。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开展教师结对帮扶对教师专业化建设、教育质量均衡提高方面的促动作用非常明显。
三是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高中阶段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和高等教育救助政策,使每一名学生不因生活贫困而失学。
在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上寻求新突破。在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今后,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完善机制、优化结构,高质量普及十二年教育将成为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是做好高质量、高水平“普九”工作。我市“两基”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基础薄弱,总体水平较低,发展很不平衡,巩固提高任务十分艰巨。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2008年开始,开展“双高普九”督导评估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旗县督导评估工作。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对照指标要求,逐项落实检查内容,突出抓好薄弱环节,着力抓好整改工作,坚决打好“双高普九”和“对县督导”工作的攻坚战,全力推进我市“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 目前,我市普通高中教育特别是优质普通高中教育的供给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我市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社会对高水平高中教育需求增大的大好机遇,认真做好高中教育发展规划,优化整合资源配置,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尽快形成一批示范高中学校。
三是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与效益。抓好职业教育,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打破只有让孩子上大学才能成才的狭隘人才观,树立“一技在手、走遍天下”的新型就业观;其次要狠抓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实训基地建设,推进资源整合,打造职教品牌,不断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第三要突出抓好招生工作,采取“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等措施,切实提高招生的吸引力。
在提升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上寻求新突破,现有的三所高等院校要坚持走“内涵提高谋发展、特色强校创一流”的道路,全力以赴抓好学科建设、队伍建设、校园建设和制度建设,力争成为地区人才培养基地和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基地。要围绕鄂尔多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设置专业和学科结构,逐步形成从专科、本科到研究生、博士的人才培养结构,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激活教育快速发展的新机制
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去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上下联动、全面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激发了教育发展活力。今后,全市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要继续科学、合理、稳步推进。
深化课程改革和评价制度改革。我们在先后两次赴南京东庐中学考察学习的基础上,今年,在部分旗区13所学校推行了“讲学稿”试点实验,目前整体进展顺利。各学校要实实在在推进实验,以集体备课为抓手,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和务实精神,坚决杜绝搞形式、走过场。深化课程改革,要坚持典型引路和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形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支持,推动出台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要严格社会力量办学审批程序,加强对民办学校、幼儿园与培训机构的质量管理和业务指导,保障不同办学体制的学校公平参与教育市场竞争。
以提升质量为核心,进一步落实教育内涵发展的新举措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要建立健全以质量为核心指标的教育工作评价机制,坚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要大力创新学校德育工作,重视抓好学校体育、卫生与艺术工作,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狠抓教育教学管理。要建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体,教育督导和教育科研为两翼的质量保障机制,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要坚决落实教育局长、学校校长为抓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制度,确保他们把主要心思、主要精力和主要时间用在抓教育质量上。
实施人才强教战略。要在全市范围内加快形成高素质教师群体,启动实施“三名工程”和青年教师成长导师制,着力打造骨干体系,努力造就一批在区内、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和学科梯队。要切实关注教师生存状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逐步提高教师待遇,尤其要更加关注农村牧区教师,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提升教育服务水平。要着力搞好就业培训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作。要进一步拓展教育服务半径,大力发展社区教育,努力发挥各类社会教育资源在建设学习型城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积极作用。要以群众满意为目标,从招生、收费、廉洁从教等热点问题入手,着力抓好教育行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为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市教育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