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动态 >> 正文

孩子真的有问题吗?

2015年10月27日 00:00 

作为家长,我们经常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进而会想办法进行纠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孩子可能并不一定是父母们认为的那样真的有问题。那么,对孩子的“问题”该如何处理呢?这就需要家长能够认真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解读孩子“问题”背后真正的心理需求。  

下面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问题的一些常见现象,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的真正心理,听到他们的真实心声。  

现象一:孩子到了一定年纪,特别是到了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经常有话就不怎么跟妈妈说了。妈妈会觉得为什么孩子在小时候很喜欢和我聊,长大了后为什么就好像有了很多秘密,也不怎么爱搭理我,有什么心里话也不怎么跟我说。  

分析:我们发现,有些时候,孩子跟妈妈沟通的过程当中,妈妈通常会打断孩子的表达和思路,告诉他有哪些行为不合适,或者,教育孩子说你应该怎么做。还有些时候,妈妈因为白天工作忙,回到家也很累,孩子在说话的时候自己在看手机或做其他事情,并没有认真听孩子说话,当孩子发现时就会非常失望。因而,孩子会慢慢形成经验:自己在说话的时候,妈妈要么用道德的标准来评价我,不断地责怪我;要么就是妈妈根本没有认真听。家长应该明白,当孩子跟你沟通的时候,他希望得到的是你的关注,是你能够跟他分享他的感受,而不是希望你去评判他。当家长没有去体会他的感受,反而不断否定他的感受,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他就慢慢的变得不愿意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想法了。  

现象二:现在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名各种各样的辅导班,而有的孩子对此却非常排斥。有的妈妈说,关于报辅导班,自己会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希望孩子主动参加,但是发现孩子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什么都不愿意主动参与或尝试。  

分析:当和孩子沟通后发现,孩子也知道妈妈报班是为了自己好,有的活动看上去也很有意思,自己并不是什么活动都不想参加。但为什么表现得不积极的?因为他认为,不管报什么班,都会扣除自己玩的时间。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如果都没有时间玩,他还能对什么活动感兴趣呢?有一个小朋友说,妈妈虽然在征求我的意见,但是如果不同意报班的话,妈妈会一直说,直到最后我同意,这不还是在逼迫我吗?孩子想跟妈妈说他想玩,可妈妈就会觉得孩子是在无理取闹。如何正确地认识辅导班得作用,注意孩子通过“玩”获得成长的需求,怎样和孩子进行沟通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和玩之间的平衡,这些是家长需要学习的。  

现象三:妈妈觉得自己已经很民主了,不像上一代父母那么专制。不管做什么,上什么辅导班,还是出去旅游等活动,都会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家里面也会有家庭公约,约定几点睡觉,做什么家务等等。在这样一个民主的家庭氛围下,一旦制定家庭公约后,如果孩子并没有很好地遵守,妈妈就会很生气。比如孩子晚上不想那么早睡觉,他还要看故事书,玩自己的小游戏,但妈妈会认为,这个九点钟睡觉的规则,是在你同意的情况下形成的,你不遵守规则,就是不守信。  

分析:孩子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呢?比如晚上几点钟睡觉这件事,孩子不同意妈妈定的时间,想晚半个小时睡觉,这种情况下,妈妈就会一直讲所谓道理,来逼迫小朋友同意妈妈的提议。最后小朋友被唠叨烦了,就同意了。所以孩子觉得,这样制定的规则,并没有体现他的想法,不是公平的,他就不愿意遵守这样的公约。而当家长不理解孩子的想法时,就会认为孩子不守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亲子之间的矛盾冲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成人眼里,那些孩子的所谓问题,比如不和父母沟通、说谎、调皮等行为,通常背后隐藏的是孩子没有表达出来的真实想法和心理需求,特别是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他可能不一定能够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这个时候就更需要成人能够和他们进行认真而耐心的交流,进而理解问题,从问题表面深入地挖掘,看到他内心真正想要得是什么。当我们了解他的需求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和他们共同商讨和沟通,怎样用更好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更好的成长。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上一条:鄂尔多斯市教育局2015年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的公开说明
下一条:莫把孩子的天赋当作能力

关闭

网站维护:鄂尔多斯市电化教育馆    本站支持IPv6访问

地址:鄂尔多斯市教育体育大厦